编者按:
今年适值我国著名经济学家、管理学家、第九届、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九十周年诞辰,民建中央、学术机构、风投界等社会各界将举办贯穿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。成思危基金设立的"成思危全球奖"、"成思危教育奖"、"成思危社会企业奖"的历届获奖者、海内外知名学者及先生生前亲友纷纷提笔撰文,通过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缅怀文字,再现这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奠基人、虚拟经济理论开创者的治学风范与家国情怀。
成思危基金特别策划"对话思想传承者"项目,将通过深度访谈素有"发展中国家诺贝尔经济学奖"之称的TWAS成思危经济科学奖得主,梳理成思危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遗产。自1月25日起,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官网、官方公众号和媒体平台将每双周发布纪念专稿,这些承载着学术记忆与社会思考的文章,最终将汇集成《成思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》,为后来者提供榜样的力量。
今日推出的纪念文章《水静而流深 行稳则致远》,出自2023年度成思危优秀学生奖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2级硕士生张博睿之手。让我们共同品读这篇凝聚智慧与深情的纪念佳作,在追思先贤中奋进。
各位专家、老师、同学,大家好!我是张博睿,来自天津,现目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2级硕士生,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管理系。研究方向为科学大数据共享、人机交互与知识服务,导师为文奕、杨宁老师。此次,我很荣幸能作为2023年度成思危优秀学生奖的获得者之一,撰写一篇短文来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与获奖感悟。
回顾过去,2023年度成思危教育奖颁奖仪式与毕业典礼同时举行,作为一名普通的硕士研究生,在入学国科大1年内能获此殊荣,领略到毕业生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风采,是一种莫大的鞭策与鼓励。回到最初,第一次了解到成思危先生,源自于我选修的一门《职业生涯管理》课程。在课堂上,赵红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职业管理课程,在开启了职业探索的大门的同时,也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,得知成思危先生对赵红教授的指引与帮助,让同学们深感敬佩,也给予我莫大的精神力量,真正了解到一位心怀大爱、无私奉献的著名经济学家与“中国风险投资之父”。
学在当下,在科研经历方面,于2023年度,本人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CSSCI核心期刊,参与国社科、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重大项目、文献情报中心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等共3项;在公益服务方面,作为主理人,本人创办了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知识分享自媒体,目前已收获5000粉丝与50万播放量,为该领域科普工作贡献了微薄之力;在社会实践方面,先后担任西南大学图书馆学生会主席、文献情报中心研会学术部、文体兼生活部部长,以及工信部实习生等职务。然而,科研与生活的路上总有收获,也有挫折,起起落落实属常态,这正呼应了成思危先生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道理:“永葆青春心,常怀鸿鹄志,征途无穷尽,命终方罢师。”因此,如何坦然面对,解决克服难题,不怕枯燥、不怕寂寞、不怕未知,才能做出有益研究,贡献社会力量,是研究生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点。以我所在团队正在从事的一项研究为例,当今面向海量科学数据的激增,如何帮助研究人员精准获取所需高价值科学数据,突破“数据过载”,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难题。据此,通过利用大数据智能算法,推动高效的数据共享与复用十分关键。然而,这一领域目前国内外探索的学者较为分散,如何系统性梳理已有研究凝练一篇系统性综述,为后续理论与实践的开展打下基础,基于此,我们的团队已用了将近一年的时候来寻找突破口,其中历经波折、尽力探寻、踉踉跄跄,希望能为后续科学数据共享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。
面向未来,成思危先生“科教兴国、理论创新、人才为本”的公益理念将会一直塑造着我们的科研与生活,作为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到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一份子,其核心离不开“人、技术、信息”三位一体的核心管理理念,在以人为本、技术创新、信息服务等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科作用,我也希望继续用实际行动贯彻与落实这一精神,从理论到实际,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,使其发扬光大!
此致
敬礼
2023年度成思危优秀学生奖
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2级硕士生 张博睿
导师:文奕、杨宁
2024年11月6日